Untitled Sermon

The identity in Christ  •  Sermon  •  Submitted
0 ratings
· 6 views
Notes
Transcript
Sermon Tone Analysis
A
D
F
J
S
Emotion
A
C
T
Language
O
C
E
A
E
Social
View more →

The citizenship in the Kingdom

经文:
神家里的人
19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 神家里的人了;20 并且被 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21 各房靠他联络得合 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22 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 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 在。1
引言: 我个人作为一个外国人,在新加坡的经历让我切身的明白公民和寄居的居民之间
的差别。记得15年,新加坡全国进行大选。几乎所有的合乎法律要求的新加坡公民都 在积极参与讨论、投票。当然,对于我和许娜来说,因为我们不是新加坡公民,好像 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新加坡动物园的门票,对于公民、居民和外国人的差别, 随时提醒我,在新加坡我只是一个客旅。圣经上说有好几次提到,基督徒在这个世界 是作客旅的。既然在这个世界,我们是客旅,那我们的身份究竟如何呢?使徒保罗在 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说,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姊妹,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 了。既然我们拥有的是天国公民的身份,那我们应该怎样在这个世界继续生活呢?
经文19节一开始,保罗说,“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这样”这个词指的 是什么呢?经文2:11-18节告诉我们,我们这些外邦人,在没有接受福音,甚至是听闻 福音之前,我们是与基督的国和神的应许无关。然而,因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赎之 功,现今,以弗所教会的这一群外邦人的身份就发生了改变。之前他们是“外人”,是 “客旅”,但如今不再是了。
保罗称这些以弗所的人为“外人”,而且是客旅,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外人”这个 词是从希腊文Xenos翻译过来的。Xenos的意思是陌生人。而“客旅”这个词paroikos则是 指外国人。因此,对上帝的子民来说,以弗所人就是陌生人,或者说是一群外国人。 这里就有一个对比,表面上,以弗所人和以色列民都生活在罗马帝国,他们都是罗马 的平民;但是从属灵层面来看,以色列民和以弗所人确实在两个不同的国度—以神为 中心的上帝的国度和以撒旦为中心的这个世界。圣经中有很多次提到上帝的国;在四 福音书中,主耶稣也很多次宣告上帝的国降临。上帝的国的最主要的特质,不是在地 上的一个有型的国度,比如大卫时期的犹太国,上帝的国最主要的特质就是一群蒙恩 的人顺服在上帝的主权之下,遵行上帝的话语,领受上帝的保护和祝福。以弗所书
1 The Holy Bible. Chinese Union Version., Shen Edition, Simplified Script. (Singapore: Bible Society of Singapore, 1989), .
2:11-18 节已经向我们描述了上帝国度之外之人的光景。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 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这是一种十分悲 惨的生命状态。
作为上帝国度之外的人,人类的光景是怎样的? 首先,这个世界是与神的国对 立。“世界”这个词在圣经新约部分出现了很多次。世界这个词也指文化、习俗;另外 世界这个词在圣经上也特别指上帝主权之外的一切。当新约的作者在使用“世界”这个 词的时候,作者所指的就不单是这个物质的存在,而是包括了人的属灵世界和人类社 会政治、经济、教育、医疗、文化、婚姻、家庭等等各个层面。属世界的人的生存和 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保罗说,他们是“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的喜好去 行;是不顺服神的”。 在这样的世界的人,其实都已经“死在罪孽过犯之中”。很多不信 的人,总会以为信不信主,好想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见意识到 自己已“死“的属灵光景。
并且,面对这样的境况,假如没有神的拯救,没有神的恩典和作为,人是否能再 次回到上帝的国呢?这个世界是否能再次经历到上帝的丰盛和祝福呢?保罗斩钉截铁 的说,没有。纵观人类历史,出现了很多哲学家,宗教家。人们不断地希望通过自身 的努力与神从归于好。正如保罗在罗马书里说,希腊人依靠哲学、犹太人依靠律法、 外邦人依靠宗教,这些都无法满足上帝圣洁、公义的属性。 教会中的弟兄,假如我们还不能认清这个世界,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就无法真正 明白福音因信称义的大能和奥秘。这也是今天有一些人,还在上帝国和这个世界纠结 不休的原因。
如今因着耶稣基督,这些曾经的“外人”和“客旅”就不再是外人和客旅了。 而是“与 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保罗在描述这些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姊妹的时候,同时用 了两个比喻“与圣徒同国”、“神家里的人”。
当我们读到19节的经文的时候,我们明显会感到理解上有些困难。什么是“与圣 徒同国”呢?在成都,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从美国、英国、世界各地来的人。他们中间 有一些人在成都居住超过10年的时间。这些人是否与我们同国呢?我们知道,无论他 们住在中国多长的时间,他们仍然是外国人。因此,明白“与圣徒同国”是什么意思, 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比希腊文圣经和一些英文圣经的翻译,我们会更加容易理 解保罗这节经文中所指的内容。比如,NASB和NIV翻译为”fellow citizens with God’s people”, 意思是“和上帝子民一样的、属神国度的公民”。很显然,保罗在他写给以弗所 教会的书信中,使用了一个比喻。他把这些接受主耶稣基督的外邦信徒比喻为神国度
的公民。公民是什么意思呢?公民其实就是指享有某个政治团体所赋予的权利并承担 相应责任和义务的成员。说的更直白一些,一个国家的公民,其实就是享受这个国家 所赋予个人的政治权利和为其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罗马帝国时代。 在保罗所处的时代,罗马 帝国统治着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广阔疆域。犹太人、以弗所的居民,他们都生活在罗 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然而,对他们而言,他们最多不过是罗马帝国的居民、或者说是 平民。他们不能算为罗马帝国的公民。因为,他们不属于罗马血缘群体。因此,他们 无法享受到罗马公民所拥有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利。 上帝国的子民(公民)享有上帝所赋予的权利,比如:上帝保守、看顾,上帝所 赐的圣灵和上帝的同在;同时,上帝国的子民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为 基督作见证、使万民作主耶稣的门徒。外邦人成为上帝国度的公民,同样意味着他们 可以享受上帝国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但同时,他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成为上帝国度的公民,领受神丰盛的恩典。神的恩典不止于赦免我们的罪 孽和过犯;神的恩典也包括对我们完全的接纳,赐给我们圣灵,属灵的果子,信心, 以及对于我们的托付。 神的恩典是我们信心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作为客旅在这个世界继续生活的保 障。 其次,作为神国公民,我们也和上帝的子民一同领受各样的约和应许。 作为上帝永恒国度的公民,我们也需要承担公民的义务。 上帝子民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认识神的心意:神救赎的计划,神对万国 万民的心意。国家为每一个公民提供了保护;但同时每一个公民也需要来保卫自己的 国家。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要求所有健康的男人服兵役。当每一男性公民履行其公民 义务的时候,他们就更加懂得自己公民身份的宝贵。上帝的国度不需要我们保卫,但 上帝的国度需要我们来争战,并且我们争战的对象,不是属血气的,乃是掌管幽暗世 界、属灵的恶者。
使徒保罗描述以弗所教会的时候,另外一个比喻是“神家里的人”。我们每个人都 家,有形的和无形的。“家”既可以指看的见的一座房子和房子中的各样物件;家也可
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不过两者都是自由民,至于奴隶的地位则没有任何差别。王政时 代后期,古罗马平民大都是外来的移民以及脱离古罗马血缘群体的社会成员,被排除 在古罗马公民的血缘组织之外,因而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无权性(比如公有地的使用
早期的“古罗马平民”与“古罗马公民”
权),经济上的私有性和对罗马贵族和氏族部落的依附性。
以是指存在婚姻、血缘关系的一群人。基督徒乃是从圣灵所生,因此,在基督里,基 督徒与基督就有了“血缘”关系。
家里的人和家外的人是存在差别的。我们知道,一个家庭的成员受到家庭的保 护,看顾,被爱,也继承家庭的产业;但同时一个家庭的成员也承担着责任和义务, 比如劳动,建造。既然基督徒是神家里的人,我们同样可以收到上帝的祝福。上帝的 家指的是什么呢?上帝的家其实就是教会。教会既是无形的,同时教会也是有形可见 的。比如,我们说到生命树教会的时候,生命树教会既是指教会中所有的弟兄姊妹; 生命树教会也是指我们聚会的这个地方。
作为神家庭的一员,我们如何齐心协力建设我们的家呢?我们先从无形的教会 来看。我们没一个人如何来祝福我们家庭中的成员。一些基本的原则我们已经知道 了,比如彼此相爱,彼此服事。 当我想鼓励大家更加具体的来思考如何彼此相爱和服 事。
另外,对于有形可见的教会,我们同样需要家中每个人的贡献。作为家里的 人,如果看到有什么地方破损、坏了,不管许娜有没有提醒或是要求,我都会去把它 修理好。家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地方。有时候,回到家,身体上有些疲乏,随意 躺在沙发上,衣服随手一扔,感觉很惬意。但对于许娜和我来说,我们喜欢家里时常 是整洁的。在家里的时候,如果家里地板脏了,或者东西到处摆放,我的心里就会很 不舒服。作为家里的人,如果地板脏了,就需要主动打扫;东西乱了,就需要去整 理。教会也是一样。我希望弟兄姊妹,作为生命树教会的一员,如果你发现教会有些 地方需要修理、维护,主动的去做。因为这不是他人的事情,而是你我的责任。